從一則故事談起

作者 ysp | 2010年 十一月 11日 星期四 08:13:26

從一則故事談起

楊淑萍校長

 

一天,一位母親正在廚房裡做飯,忽然聽見從客廳傳來4歲兒子非常驚慌的聲音:「媽媽!媽媽!快來呀!」她一聽,不知道出了什麼事,趕快跑到客廳,發現是兒子的手卡在花瓶中出不來了,因此痛得哇哇直叫。她想幫兒子將手從花瓶中拉出來,可是試來試去就是不行。看到兒子臉上掛滿了淚水,她急壞了,於是只好找來一個槌子,小心翼翼的將花瓶敲破,費了好大的勁,兒子的手終於出來了。

這時,她看到兒子的小手緊緊的握著拳頭,怎麼也不鬆開,心想:難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裡卡得太久變了形?等她慢慢將兒子的拳頭掰開,這才徹底鬆了口氣,孩子的手沒事,在他的小手心裡緊緊握著的~是一枚10元硬幣!而剛剛被敲碎的,是一個價值3萬元的花瓶!

原來,淘氣的兒子不小心將硬幣扔進了花瓶,他想將硬幣取出來,可是緊握住硬幣的拳頭大過了瓶口,於是就怎麼也出不來了。媽媽問兒子:「你怎麼不把手鬆開,這樣手就可以出來,媽媽也就不必打爛這花瓶啊!」兒子的回答是:「媽媽,花瓶那麼深,我怕一放手,它就跑掉了啊!」

為了一枚10元硬幣,砸爛了3萬元的花瓶!乍聽確實太可笑、也太不值得。但再仔細想想,其實這種現象還蠻普遍存在‥‥

作為父母,當孩子誕生的時候,我們就承諾要愛他一輩子,我們就盡所能要把最好的給他,我們無時無刻守望著孩子,介入孩子的一切。但是,在我們手中,是否都緊抓著一些在我們看來十分重要的東西?例如:對「完美小孩」的期待、「別輸在起跑點」的心情、「愛=讓孩子成功」的想法、「以量化指標判斷孩子成敗」的做法‥‥

其實,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,愛的真諦就在於幫助孩子找到重要價值,找到屬於孩子自己的成功,而非為孩子掃除一切人生的障礙、幫孩子成功。

同樣的,就學校教育而言,我們也要自我檢視,是否也抓著一枚或者幾枚硬幣捨不得丟棄,結果喪失了更大的機會與發展?因此,「更適性、更多元」,將是學校面對未來必須努力的方向與目標,我們希望透過教師、行政與家長間更一致的觀念與做法,讓每一個中正的孩子在這愛的園地中,接受完整而且扎實的學習歷程,讓「既會讀書又會玩,學會生活更有品」成為中正孩子的共同圖像!